闲鱼:你的旧爱,我的新欢( 四 )

盲目追逐消费和占有的“生活方式”甚至击碎了全世界勤劳质朴的美德 。 我们总以为奢侈浪费是西方 , 尤其是美国向全世界输出的消费文化 。

然而在100多年 ,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讲述的美式价值观绝对不是如此 。

第一批乘坐着五月花号前往美洲大陆的清教徒们提倡这样一种金钱伦理——我们是在替上帝保管财富 , 好好工作 , 服从“天职” , 钱赚得越多说明执行的上帝意志越多 。 让账本上多几串数字是为了让成就感就越大 , 而不是为了消费占有满足物欲 。 由于是替上帝“保管财富” , 所以不能挥霍 , 只能适度消费 , 不然死后还是要下地狱 。

从“埋头赚钱不花钱的新教伦理”到“一块钱掰成两块花的消费社会” , 这短短一百多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欧美工业社会持续演进 。 因此 , 鲍德里亚如此批判工业社会带来的消费社会:

在二十世纪消费领域所完成的事情正是十九世纪发生在生产部门的生产力的理性化过程 。 将大众融入劳动力大军的社会化完成之后 , 工业体系为了满足其自身的需要 , 还必须进一步通过社会化(即通过控制)使他们成为消费大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