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盲盒消费的背后是年轻人情感的寄托和社交的裂变

伴随着近期盲盒市场的火爆,关于盲盒的争论也甚嚣尘上。不少人开始对盲盒贴上了许多不友好的标签,特别是潮玩盲盒,已经成为了多数人攻击的重点。但必须注意的是,潮玩盲盒的商业逻辑并不是建立在主流的常规逻辑之上,其背后是新的消费逻辑的诞生。

2000年,以盲盒为主要形式的潮玩从日本兴起,由艺术家设计,限量版生产出售。日本动漫产业发达,由此衍生出来的公仔和服饰图案都很受欢迎。2002年,潮玩传入美国,随后传入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潮玩盲盒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在国内有POP MART泡泡玛特,在国外则有Mighty Jaxx等潮玩公司。此外,乐高、迪士尼、Playmobil、Funko、哆啦A梦等传统玩具大牌,谷歌等科技公司也都开始生产盲盒。如谷歌以绿色的安卓小人为IP打造的一系列盲盒产品,就受到了世界各地粉丝的追捧。

潮玩盲盒消费的背后是年轻人情感的寄托和社交的裂变

图:备受追捧的潮玩盲盒

而盲盒之所以如此火爆,正是因为其拥有的不确定性、收藏属性、社交属性等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诉求。首先,每拆一个盲盒,就像是拆礼物,都可能是一份新的惊喜。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克里斯托弗·赫西(Christopher Hsee)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助理教授沈璐希曾在研究中写到“人们更多地是因为不确定的刺激而重复一项任务,而不是为了那些已经确定的刺激”。盲盒充满不确定性的刺激感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由于事先对盲盒中的内容毫无了解,所以当由不确定性带来的紧张感转化为确定结果带来的满足感时,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就会变好,也越来越愿意为这种情感消费买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