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工智能助力司法改革

本文来自光明日报

让人工智能助力司法改革

汪成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2019年1月,一场特殊的庭审在上海二中院举行,中国首次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开庭审案。只要法官、公诉人和辩护人按需发出语言指令,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就会自动抓取相关证据进行显示,并排查全案证据瑕疵。当时这条新闻发出后,有论者这样评价,将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司法活动中,使现代科技的伟力和司法实践更好地结合,形成科技理性、司法理性的融合效应,可以减少司法任意性、防范冤假错案发生、促进司法质效提升,从而为司法体制改革蹚出一条新路子。

很荣幸,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从业者,我亲身参与到了上述“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任务中。从2017年接受任务开始,我们接触到了民警、检察官、法官、司法行政人员各个群体,也阅读并学习了很多专业书籍、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充实而又紧张的工作中,我与司法工作者并肩战斗在第一线,感受到各级领导对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深刻洞察力,也感受到司法工作者为坚持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燃灯传道的赤诚热情,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提质增效的殷切期盼。时常感受到肩上担负的,是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