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客户“争夺战”打响 银行、支付机构“各显其能”( 四 )

黄大智也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行业的前景鼓励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拓展该项业务。”同时,ETC客群的特征十分明显,有车一族、多为中产阶级,客群价值极大,以绑定ETC支付为契机,可以迅速、有效的拓展该类客户,进行其他产品的交叉营销。

他亦进一步表示,“对于银行来讲,通过绑卡这一关键步骤,随后可以有效的拓展到信用卡、理财、保险、贷款等高价值业务,而对于支付机构,完善线下支付的场景布局是应有之意,更何况ETC支付场景兼具应用高频次、客群高价值、场景高粘性等特点。”

银行、支付机构谁更胜一筹?

对于“ETC”这块“蛋糕”的争夺,银行和支付机构谁又能更胜一筹?

“银行的优势,一是多数银行在ETC设备上都实行了免费或赠送策略,且具有一定的通行费用优惠,对消费者吸引力度更大。二是银行具有比支付机构更高的品牌影响力,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三是ETC办理的业务具有典型的本地化特征,更容易和本地高速合作进行推广。”黄大智分析指出,对于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来讲,首先,线上办理的方式更便捷,ETC设备可直接线下邮寄。其次,微信、支付宝的覆盖度更广,在银行卡种类和支付方式上的选择性也更多,无需特定银行的结界卡或信用卡。第三,支付机构场景更丰富,ETC支付有显著的小额、高频特点,高度场景化的微信、支付宝更易被消费者接受。此外,部分支付机构直接关联ETC发票,对于消费者更便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