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市倒计时,中小微民营企业渴望从“小科创”迈进“大科创”( 三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朱小能教授用“假如没有纳斯达克,没有上交所、上股交,我们今天可能不会有苹果、微软、高铁等这样的一些企业和产品”来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声通科技总裁汤敬华也认同科创板等金融改革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他在论坛中表示,科创板不以利润、规模为衡量企业的价值单一指标,回归到企业真正的价值,显然是对企业在亏损时仍坚持创新的肯定,关注的是企业长久的发展。汤敬华提醒企业,计划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应搞清楚实体产业与金融的关系,“金融是为产业服务的,产业要利用好金融工具,但也不应为圈钱急于上市”。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不少小微高科技民营企业主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提到,科技型创业企业在亏损缺钱的时期,很少有机会获得融资渠道和资金,反而是发展起来后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多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担忧小微企业风险高,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良好的信用保障。

分壳技术CEO金豪义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些金融机构不愿意服务小微企业,部分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对小微企业不了解,银行和类金融机构难以在有限的信息维度里更好地识别企业的风险。目前,金融机构被政府鼓励去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服务也面临这个困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