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有方不开药(走近国医大师(24))( 五 )

承古拓新

为中医育人添薪、不遗余力

“中医是通过口传心授、耳濡目染、薪火相传、并存发展的方式繁荣壮大的。”张磊告诉采访人员,他当过徒弟,也带过徒弟,知道“承古拓新”的重要性,所以非常重视中医带徒的作用。

1964年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张磊曾为18届中医药本科生授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任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期间,张磊推动各县建立中医院,引进了大批优秀中医药人才;1997年他被选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指导老师”,更获得一片桃李芬芳。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孙玉信是张磊的一名学生。“当时已经工作多年,医术进入瓶颈期。有的病反复治,一直治不好,非常苦恼。”孙玉信说,三年跟随学习期间,老师全心全意言传身教,自己得以积累大量优质病历,更掌握了老师创立的临床“八法”精要,医术因此突飞猛进。如今,孙玉信已获得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肝病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八法’具有鲜明的临证特色。如轻清法的谷青汤,治疗风热上扰的头疼、鼻炎,疗效迅速;涤浊法虽然不是专门治疗肿瘤疾病的,但从上中下三焦分别论治,临床效果非常好。”孙玉信感慨,张老师既德高望重,又“道”高望重,自己将终身向老师学习,磨炼医术仁心,力争成为一名像老师一样的“精诚大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