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又“扶智” 脱贫添动力( 三 )
“民俗文化墙的建设带来的是整个村庄环境面貌的转变,村民都自觉把院落和房前屋后收拾整洁。”张瑞通说:“别看景致小,对大家的带动作用却很大,下大雨时,因为担心雨水把墙体冲倒,附近的几家村民会主动拿着铁锹排水,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每片青瓦都是大家贡献自己力量的体现,乡风文明建设中老百姓的参与度大幅提升,激发了老百姓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权家湾镇党委书记徐贵祥是民俗文化墙的总设计师,他说,焦家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激发老百姓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在文明实践活动中有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尊严感。
民俗文化墙建成以后,76岁的老党支部书记朱付民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就来逛一逛、坐一坐,他将旧房子拆下来的5000多片青瓦全部捐赠出来。虽然儿子一家远在内蒙古,他和老伴却不愿离开,他说:“这里好,越看越好,以前到处坑坑洼洼,现在就像城里的公园一样。”
提高脱贫技能
焦家湾村焦家湾社的杨贺喜,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致富能人,帮助村民解决养牛种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推荐阅读
- 对江苏“剩17人未脱贫”的质疑声下,藏着脱贫宣传与社会情绪的反差
- 阿里将在手机淘宝一级入口开设兴农脱贫专栏
- 资讯:中国太保在路上:责任高于荣誉 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
- 脱贫路上如何搭建人力资本之梯
- 杨惠妍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论坛在京召开
- 20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又一次颁给“脱贫”主题……
- 为何7亿人难脱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告诉你答案
- 翼龙贷“互金活水”精心浇灌“脱贫致富花”
- 美菜网:发展农村电商,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