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系VS阿里系:从战略、组织到执行,究竟有何异同?(12)

蚂蚁金服,虽然不由阿里控股,但是阿里有权收购其33%的股份(已经决定执行),为阿里提供支付、金融方面的支持,也有大量的人员交流。

在阿里内部,不存在“独立王国”,无论职位多高也是一颗螺丝钉。对比一下腾讯和阿里各事业群负责人的履历,就会发现:腾讯的事业群负责人任期明显较长,IEG、TEG已经十多年没有换过负责人,WXG从成立以来就没有换过负责人;阿里的事业群负责人任期较短,经常轮岗,甚至从外部空降。现在,阿里旗下有五项重要业务的负责人,是从2018年以后才开始主管该项业务的。与此同时,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频率也很高,在2018年11月的调整之后,2019年6月又进行了调整。毫不夸张地说,阿里是一个“中央集权”体制,各项业务融合为一个紧密的整体。无论是核心电商,还是阿里云、文娱、创新业务,都在用同一个节奏呼吸。

腾讯系VS阿里系:从战略、组织到执行,究竟有何异同?

图10/33

频繁的轮岗、调整组织架构,会不会导致高管和业务骨干无所适从?并没有。恰恰相反,阿里培养人才、吸收外部人才的效率,被公认为互联网行业最高的。例如,著名的淘宝、天猫少帅蒋凡,2013年加入阿里,2017年主管淘宝,2019年又接手天猫;此前执掌天猫的靖捷(现任CEO助理)2015年才加入阿里;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曾是京东物流负责人,2015年才在阿里的扶持下创业。在阿里体系内,80后高管、业务负责人已经屡见不鲜。准确地说,阿里会“吃下”那些认同它的人才,将其“熔炼”为重要的螺丝钉;至于那些不认同它的人才,根本不会长期待下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