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为何余震频发?或因长宁六级地震触发地质次级断裂( 二 )

截至7月4日13时,接报有2人受轻伤。

四川省地震局4日发布消息:自6月17日22时55分长宁6.0级地震以来,截至7月4日14时00分,共记录3.0级以上余震62次,其中5.0~5.9级地震4次,4.0~4.9级地震6 次,3.0~3.9级地震 52次。最大余震为7月4日10时17分5.6级。

四川省地震局发布消息称,珙县5.6级地震为长宁6.0级地震余震,发生在长宁-双河大背斜上,该构造主要由白象岩-狮子滩背斜和双河背斜等次级褶皱构造组成,并发育有众多的次级断层。

至于为何这回余震这么多,且都很浅?四川省地震局相关专家表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长宁-双河大背斜上,该背斜由多个次级褶皱构造组成,发育众多的次级断层,局部构造复杂,构造相互作用导致余震较多。根据此次地震序列的台网记录,余震有深有浅。

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伟说,珙县5.6级地震与长宁6.0级地震构成了震群型的地震类型。初步判断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分布有多条错综复杂的小断裂。长宁6.0级地震之后,触发了这些次级断裂,因此频发的余震都是次级断裂活动的结果,它们都属于一种构造型地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