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家庭消费品变迁图景: “老四件”有的退出舞台,有的成为“共享经济”( 二 )

70年家庭消费品变迁图景: “老四件”有的退出舞台,有的成为“共享经济”

不同年代的“几大件”

今年读大一的小宁,出生于1999年。读小学之前在乡村生活过,在她的记忆中,住在家乡的奶奶还拥有一台缝纫机,偶尔会缝补一些衣服。

但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作为传统“老四件”之一的缝纫机已经完全退出了生活舞台。而“老四件”中的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也已经不再是“生活水准”的标志。对于小宁来说,自行车已经成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消费品。

在“70后”黄先生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初邻居家里有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而他自己家则直接进入彩色电视机时代。

几代人的记忆,也勾勒了家庭消费在不同年代的“升级”路线。

上世纪50~70年代,“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被形象地概括为“三转一响”,其消费水平在“百元级”;

上世纪80年代“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消费水平在“千元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