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医疗纪录片《生命缘》第八季开播( 二 )

拍摄废片率高达50%

从2014年到2019年,从第一季到第八季,5年对于一档影视作品来说,的确是漫长的时光。而且在《生命缘》开播之时,国内同题材的纪录片寥寥无几,无作品可以参考借鉴。更重要的是,如何说服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顶尖的医院消除顾虑、接受拍摄,是最棘手的问题。“我们的主创人员,在医院呆了两个月,每天陪着医生上下班,才逐渐让医院看到了我们的诚意,最终同意拍摄。”邵晶说。

邵晶不只一次地说道,医院是人生的长廊。这里有人生的百态和社会现状的折射,也有芸芸众生对生死的不同考量。而《生命缘》每期节目的主题,似乎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譬如身患癌症、在生命仅剩4个月时给自己举办“人生告别会”的女孩王越;决定割肝救女的母亲,在ICU病房与女儿牵手相望;还有经过12个小时后依旧离开了人世的患者。每一个故事因为真实而更具有力量,主人公在生死之际的不同选择和所流露出的真情,也让观众红了眼眶。

5年的时间长度,也让该纪录片见证了不少人生命的转折与延续。随着片中“3年后”“5年后”字幕的浮现,当时生命垂危的小小婴儿已经成长为健康爱笑的儿童,也让主创团队欣慰不已。除此之外,《生命缘》更大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的医疗环境也产生了影响。邵晶讲到,在第二季节目中,记录了一个6岁女孩丹丹突发脑瘤,父母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选择将她身体里所有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的故事。最终,丹丹留下了两个肾脏、一个肝脏、两个眼球,延续了3个孩子的生命,帮助两个孩子重见光明。“我记得这是当年北京第一例儿童器官移植的案例,并且在同年,北京的儿童器官捐献率提高了20%。”谈到这个故事时,邵晶语气中有了些许哽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