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即使不考虑神话因素,鲧也是禹的“母亲”?( 二 )

其实原因很简单 ,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 正是因为鲧的治水失败 , 才带给了大禹治水的成功 ,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 , 鲧的失败教训就是禹成功经验的母亲 ,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 , 才让古人构想出了干脆让鲧直接诞下禹这样的神话故事吧 。 接下来 , 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 禹都在哪些方面 , 吸取了父亲鲧的失败教训:首先 ,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是 , 鲧治水失败主要是考虑用堵的办法 , 而禹完全抛弃了父亲那种失败的办法 , 在这个层面上他并没有选择子承父业 , 而是变拥堵为疏导 。

另外 , 有一点更重要 , 大禹并没有上来动手就干 , 一腔蛮力 , 凿渠挖沟 , 把江水盲目引走 , 而是提前做足了功课 , 考察了当时天下的形势 , 找到可以将水流疏导到其他地方的最好途径 , 分析出了哪条山需要打通 。 而且大禹还是群策群力 , 跟大家一起想办法 , 按照一些史料的记载 , 大禹至少开过两次会 , 第一次是在涂山 , 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 , 第二次 , 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九州这个概念 , 也就是他在治水成功后 , 成为了舜的接班人 , 将天下有序地划分成为九州 , 这个九州并不是说盲目给各位功臣封地归属 , 而是根据水流自然的走势 , 让不同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 继续守护一方水土 , 巩固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 。 试问 , 如果大禹只是盲目引流排水 , 只顾眼前的成效 , 而不考虑后世子孙的未来 , 大禹治水能算是真的成功吗?那样的话 , 又跟他的父亲鲧 , 只知道拥堵又有什么区别?所以 , 这算是更深层次的吸取失败教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