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药】后真相时代,我们该如何独立思考?( 三 )

[英] 麦克唐纳 著 刘清山 译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07根据《牛津英语词典》,“后真相”(post-truth)指的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自2016年以来,“后真相”一词随着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而被人们频频提及,一度成为了英美政治评论中的关键词。在这些事件中,真相是滞后的,情绪却是先行的,换句话说,人们眼中极具说服力的“真相”只是政客们通过煽动情感、强化偏见、迎合大众心理而制造出的假象。如今,“后真相”早已脱离政治范畴,成为了信息时代的普遍现象。它不仅意味着原本真实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极易被扭曲和掩盖,也意味着人们不再重视事件的真实性,而仅仅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当真相被操纵、利用时,我们应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在本书中,作者赫克托·麦克唐纳通过分析大量历史、商业以及政治领域中的真实案例,试图为读者揭开当今社会中各种“真相”的运作模式,引导人们智慧地消化讯息并做出评判。他将“真相”分为四类,包括片面真相(沟通者选择的真相)、主观真相(可以改变的真相)、人造真相(人们一手打造的真相)和未知真相(影响未来的真相)。这些互相影响的真相可能发生在任何事件中,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学会识别并运用“矛盾真相”做出理智的选择,是每个信息消费者在后真相时代的必修之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