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坚守药房五十载( 二 )

陈家声说,自己的生母,也就是陈启明的原配,因癌症于2000年病逝之后,父亲仍然如常每天到诊所行医。直到2009年,在陈启明动了心脏手术之后,才缩短了看诊时间。陈家声说,“他就是一直如常地工作,放不下病人。”

诊所里的一砖一瓦、黄色长凳等家具摆设多年都不曾改变。也许是因为这份从一而终的情怀,上门看病的多是熟悉面孔,陈启明甚至成为一家四代人的“御用医生”,从2岁到80多岁都找他看病。

陈启明自称是“穷人的医生”,有些上了年纪的病人前来求诊,却难为情地低声表示自己没钱付诊金。“我总会对他们说,没关系,我会帮你把病治好的”,陈启明说。为此,诊所曾不止一次入不敷出,有时月亏超过2000元,他还得自掏腰包补贴,但他依然坚持继续为贫困老人看病。

然而自2014年政府宣布对东陵福路组屋区进行整体重建计划后,许多居民陆续搬走,社区变得冷清,前来求诊的病人也越来越少。在这间诊所行医55年后,陈启明终于准备脱下白袍,享受退休生活。

虽然6月23日是陈医生的欢送会,但是他如常看诊。来的病人虽不多,但他仍然仔细地检查,还为定期来的年长病人留了药。药房将于3天后停止看诊,然后就要搬空,以便将店面交还给建屋发展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