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完成渔民退捕 力保长江禁捕目标如期实现( 二 )

据了解,长江禁捕涉及14个省份。根据部署,今年年底前,长江流域已公布的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要完成渔民退捕,实现全面永久性禁捕;2020年年底前,长江干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要完成渔民退捕,实施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区市,启动实施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2017年以来,会同贵州省率先在赤水河流域开展全面禁捕试点以来,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指标逐步好转。据监测调查,当前,赤水河鱼类已增加到160余种,其中珍稀鱼类49种;赤水河流域监测断面水质常年达到Ⅱ类标准,全面禁捕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实践证明,全面禁捕是加强水生生物保护、恢复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对长江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的补救措施,也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必然之举。”韩长赋表示,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据测算,长江鱼类成熟周期约为3年,只要在重点水域实施10年以上的常年禁捕,可使多数鱼类完成3个至4个世代的繁殖周期,能有效延缓甚至扭转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趋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