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做出哪些“绝无仅有”的历史贡献?( 五 )

16、汉武帝外施仁义 , 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 , 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 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

17、元封五年(前106年) , 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 , 置十三州部刺史 , 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

18、为加强皇权 , 改革丞相制度 , 设立中朝(内朝) , 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国铸钱 , 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 , 非三官钱不得流通 , 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 。 对后世影响重大 。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 , 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 。 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 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 , 此

先代

之良式也” , 就说明了这一点 。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 。 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 , 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 。 然而 , 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 。 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 。 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 。 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 , 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 。 而金日磾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 , 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 。 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 。 然而 , 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 , 标准还是有的 , 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 , 悉延百端之学” , “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 , 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这就是说 , 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 , 有艺能、有才干的人 , 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 。 一句话 , 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 。 正因如此 , 汉武帝时人才济济 。 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 , 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