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习惯在一个地点投放垃圾,我们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 八 )

应对的解决方法也在探索。

“分类工作一定要扎实推进。除此以外,还可以强化前端处置,为垃圾减量,我们现在也在小区试点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置设备,在农贸市场试点果蔬垃圾就地化处置设备。”武侯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还打算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系统来实现环卫车辆智慧调度,实现动态调度,实时清运,在不增加运输设备的前提下提高分类转运效率。

监督和引导需要经费

童子庭院小区的垃圾分类项目并非小区居民的自发行为,而是有企业的参与。

该企业垃圾分类专员李波告诉采访人员,仅这套设备就需要约60万元,包括餐厨垃圾降解设备和垃圾智能设备等。

除了设备费用,该小区还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2名工作人员守大垃圾岛,另外2名工作人员在12个小垃圾岛进行巡逻。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居民讲解劝导垃圾分类。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在可回收垃圾方面做得比较顺了,但餐厨垃圾的分类还比较难攻克。”李波说,这主要是因为居民几十年来积累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餐厨垃圾里往往混装着塑料袋和其他垃圾,因此在处理餐厨垃圾时,他们还会进行二次分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