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大败局之魅族水逆:曾经的“小而美”,最终败给了任性(15)

“小”代表着对于上游供应商没有话语权,新量产的技术无法率先拿到,只能在头部手机公司使用完毕,上游厂商量产成熟,市场的第一波热度已过的时候用到。但彼时下一波新技术已经出现,用户的兴奋点也已经转移。

凭借稳定的出货量在供应链能获得话语权,也成为手机厂商的竞争点,魅族这样的厂商因为出货量下滑,居于竞争链弱势端。

无法在供应链拥有话语权,就难以在产品推新上占据先机。“饥饿营销”已经成为过去式,消费者如果买不到想要的产品,他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而巨头的绞杀还在继续。

“Ov等公司用两倍年薪挖走了我们至少2/3的人。”4月,网络流传一张私信截图,让魅族的窘境显露无余。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难猜想,魅族人员的流动不全是友商挖墙脚,薪资福利也是主要因素。魅族偏安于珠海,相比华为、Ov等深圳企业,魅族的薪资待遇没有任何优势。

留给魅族的时间,的确已经不多了。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