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核协议与国内核力量“老龄化”( 四 )

鉴于以上的状况 , 美国国内早就提出了有关“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更新换代的计划 。 这其中包括:将建造12艘排水量更大、更先进的“哥伦比亚”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取代“俄亥俄”级;用空军“陆基战略威慑”(GBSD)项目替代现有“民兵”3导弹;研发并列装具备远程打击能力和能够突破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新式轰炸机B-21“奇袭者”;对F-35进行升级改造 , 使之可以加挂战术核弹头等 。 但是美国核武现代化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 。 早在2014年7月 , 由国会授权的国防小组在评估五角大楼的国防计划时就表示 , 从现在的预算来看 , 建设新的由核轰炸机、核导弹和核潜艇组成的三位一体核威慑是“负担不起的” 。 而在2015年初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报告称 , 为保持三位一体核能力 , 美国在未来10年将不得不花费3480亿美元进行核武器现代化(有舆论甚至称实际花费可能高达万亿) 。 可想而知 , 如此一笔巨额开销 , 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必须谨慎考虑 。 2019年6月26日 , 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戈德费恩上将重申了核力量的重要性 , 并指出了现今美国核力量超期服役问题 , 戈德费恩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在面临大国竞争的回归之际 , 核威慑力量是一种国家资产 , 维护核威慑力量的代价与失去它的代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 ”由此可以推断美国更新核武的“筹款之路”走得也许并不顺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