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愿我做主 近八成00后受访者按自己想法填报高考志愿( 五 )

李航的父亲是高中老师,在帮他报志愿时做了很多案头工作,“我爸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排名、专业信息等搜集整理到一起,还了解了今年的录取政策”。

“我在填报志愿时主要参考了专业报考指南,辅以网络信息。” 朱婷觉得,现在网络上查询到的志愿信息非常庞杂,但不够系统全面。

调查显示,在填报志愿时,受访者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志愿填报指南和手册(68.4%)、高校的官方网站咨询(65.2%)和高校的招生宣讲(47.1%)等。

“我花了两整天的时间研究填报志愿。因为我是提前批,要考虑好哪个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这就意味着第二志愿的学校可能录不上。”朱婷说。

“原理上说,一个考生最终能被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录取,受3个因素影响:一是省排名,这是首要因素;二是同省分数或位次分数稍高于你的考生的志愿填报;三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位次的波动性。”丁延庆表示,在填报志愿时明确正确的定位方法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退档的问题。“报志愿要计算等效分,就是找到往年和今年分数相同、取得相同录取结果的分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