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外教市场野蛮生长,监管不能缺位( 二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外教的道德和素质水准,将对中国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对他们的准入和管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边是旺盛的外教需求和宣传虚火,一边却是令人担忧的骨感现实。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外国人已经达到40余万。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按照我国的相关政策标准,合法外教人数仅占约三分之一。现实似乎佐证了这一点——近几年,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一些外教不仅涉嫌非法就业、存在私购虚假资格证、教学水平低下等问题,更是被曝光有性骚扰、涉毒、性暴力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甚至有个别人原本就是他国“榜上有名”的通缉犯……

当然不能否认,这其中也有相当多的外教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然而多起“黑外教”、“污点外教”被曝出,的确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很难再用“个案”或“偶然”来解释,应该上升到整个教育培训市场来溯源和审视。是时候,给外教市场挤一挤“水分”了。

一方面,要对照现有外教引入、聘用、考核和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把外教“进口关”。各地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加强该领域的事前和事中监管。另一方面,也要经常“敲打”教育培训机构,对其建立信用“黑名单”制度,让那些在外教聘用和管理上失职的机构付出相应代价,形成震慑和优胜劣汰效应。此外,也要从课外辅导、课业负担、教育观念引导等层面努力,逐渐降低和消除社会的“外教仰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