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到底有什么力量?这或许是一个意外之喜!( 五 )

彼时的互联网公益还在襁褓之中,离“连接所有人”差得远。直到2008年,一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成为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成人礼”。

灾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政府的强大动员力和互联网的技术辐射力拧成一股绳,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空前高效地连接在一起。

腾讯的创始人之一、腾讯公益的发起人陈一丹说过一句话,社会痛点就是公益起点。痛彻人心的灾难面前,互联网公益表现神勇。

比如,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开设网络快速捐赠通道,募集善款超过6000万元,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事件。此外,互联网在救灾、安置等方面也发挥很大作用。因此,2008年也经常被称为“互联网公益元年”。

然而,这种依靠强烈情感构建的连接还是不够牢固。2010年,中国民间公益的考验接踵而至。先是郭美美炫富事件重创中国红十字会,接着是筹款能力超强的河南宋基会被曝用善款放贷谋利……当年,中国社会捐款总额下滑接近五分之一。

但令人多少有些惊讶的是,中国公益的重新振作只用了四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