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账簿见证大变迁( 三 )

以前,张继梅和老伴只有家里几亩地的收成,日子过得紧巴巴。近几年村里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她把家里的几亩地流转了,每年有固定的一笔土地流转金,自己则在家门口上班,老伴在镇上干临时工,两人每个月加起来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生活越过越好。

在江浦村,像张继梅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根据档案记载,村里自2009年开始搞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从那个时候起,渐渐形成青壮年外出打工、妇女家门口就业的模式,各家的土地都流转出去,现在1亩地每年流转金1200元,村民收入无形中提高了。”江浦村党委书记李罗华介绍,目前全村已实现土地流转8500亩,流转率达80%以上。

近年来,江浦村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先后引进了3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了17家专业合作社和3家家庭农场、4家生态园,建立了果蔬、苗木、水产、优质稻米“四大基地”。不仅如此,4个行政村还形成了郎墩建筑劳务+千亩浅水藕、包埠打桩夯基+千只(头)禽畜养殖、龙江农机跨区作业+千亩特种水产养殖、团结渔网编织+千亩设施蔬菜的“一村一品一特色”产业新格局。现代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农业已经成为村民实现小康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