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KO.US)不敌百事(PEP.US),被谁拖累?( 四 )

一瓶/罐可乐一般是这么诞生的:可乐公司负责生产拥有神秘配方的可乐原浆,卖给瓶装公司,再由瓶装厂灌制成为成品可乐并分销给各个渠道。相较而言,后半段的瓶装业务厂房和设备成本更高,毛利率相对较低;如果只专注于毛利率高出很多的可乐原浆生产和销售,整体利润率会上升。

只是,顾得了利润率就顾不了营收数字,一大块业务剥离出去之后,营收顺势少了一大截。

另一方面,可口可乐也在努力地开发并卖出更多非碳酸饮料。

2011年,碳酸汽水在可口可乐的整体销量中占到75%,到2017年年底,这个数字降低到70%,其中可乐的销量占比也从2011的49%下降到2017年的46%。

可口可乐(KO.US)不敌百事(PEP.US),被谁拖累?

但是,果汁、茶饮、咖啡等非碳酸品类的增长,似乎暂时还是难以改变大局。在可口可乐的品牌矩阵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品牌多数仍是碳酸饮品,如“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芬达”、“雪碧”、“零度可口可乐”、“酷乐仕”等。新饮品带来的增量相对来说还不够大,且主要在美国市场有着更好的表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