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监督员”事件发酵 专家:安全是权利也是义务( 五 )

民航资源网专家綦琦表示,监督员或者神秘旅客是原来非信息时代的产物。现在航司已经可以通过各种平台,直接联系到旅客,航司应该听取旅客各种意见,吸收其中客观积极的意见,改进服务流程才能提供真情服务,才能让旅客有获得感。

主流媒体与自媒体观点

央视新闻:三大问题要厘清

央视新闻在对此事的报道中,提出需要弄清楚三大问题:

1.首先,该女性在飞机上的行为到底是否符合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她的做法是不是属于举报其他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

2.其次,既然“监督员”不是航空安全的负责人,那么航班上的安全问题到底由谁来负责?这位自称“监督员”的乘客大闹航班时,她的行为本身是否威胁到正常的航班秩序?这位自称的“监督员”是否侵犯其他乘客权益、她的行为应该得到怎样的处理?当时,航空安全员又去哪儿了?

3.第三个问题,根据李亚玲的描述,原本乘务员跟乘客道歉,表示旅客没有什么不对,他们会如实陈述。但下飞机时,机组接到电话,空乘人员拦住几个旅客,随后旅客被警方带走,被迫接受调查、做笔录,滞留了7个小时。机场公安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