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佬业绩不佳 都是“瘦身”惹的祸?( 四 )

由于电视剧爆款难现,不少作品播出反馈未达预期,使得制作方、投资方更谨慎,也有不少投资者选择退出。在亚太未来影视创始人董文洁看来,影视行业专业度较高,前几年影视市场火热时,虽然引得各方投资者纷纷入局,但由于对市场并不了解,不少投资者得到的结果是亏损,最终选择退出。

原因二:库存难销

尽管新剧数量有所减少,但“供大于求”仍是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现状。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获得备案许可的电视剧达到1163部、45731集,但2018年包含互联网渠道播出的新剧数量共为382部。也正是由于电视剧制作公司筹备的项目量远高于播放量,使得不同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库存。

以华策影视为例,据该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库存账面余额合计为23.26亿元,其中代表拍摄影视剧购买或创作完成的剧本支出的原材料的账面约为6.89亿元,在拍影视剧和完成拍摄影视剧的账面余额分别为5.58亿元、9.71亿元。而在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华策影视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存货为20.75亿元。

如何消除存货成为各个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库存的过程中还会面临作品销售价降低的情况。据新元文智创始人刘德良表示,以前那些制作成本很高的电视剧,销售给视频网站的价格一般可达到800万元左右一集,随后再以单集三四百万的价格卖给电视台,从而基本保证覆盖制作成本。然而从去年年中起,视频网站统一调整了购剧价格,亿元买剧的价格几乎不再出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