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里冲出能源新锐( 三 )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从破土动工那一天算起,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成立已满15周年。团队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7岁,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多种行业,干的是世界“首台首套”,有无数挑战,无成规可循。创新,成了他们天生的“胎印”。 公司的展览室里,一组组发明创造的数据亮眼。虽然日本、德国、美国等都开展了煤直接液化研究,但至今都还停留在实验室“小打小闹”阶段。只有中国,有原始创新,有集成创新,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小试走向中试,从中试走向量产。其中,首创了高效现代煤直接液化工艺和工程技术;首创了煤直接液化高效转化工艺并成功放大1000倍;首创了合成煤粉担载的高效煤直接液化催化剂。近年来,这个团队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08项,实用新型专利105项,专利授权213项。2012年,舒歌平获得“世界煤制油大奖”。 一个个劳动模范、一个个技术能手的照片和格言,高悬在厂区的路灯杆上,成为煤制油公司的一道风景。在自己的相片下,逯波讲述了他选择“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座右铭的由来。小时候,父亲就从家乡青岛西进大同,从事煤炭生产。在青岛科技大学读书时,听说鄂尔多斯在搞煤制油,逯波兴奋地在网吧查了一个通宵。虽然青岛的许多化工厂都在招贤,虽然鄂尔多斯比大同离家还远,却挡不住他内心里要超越前辈的志向和决心,毕业后毅然加入煤制油行列。工作后,逯波先后到辽阳石化、镇海石化实习,并攻取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2012年他参与了煤液化生产中心煤液化工艺管理,经过他和同伴们改造后的装置,让煤粉输送、煤浆配置等关键步骤逐渐趋于稳定运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