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格申购科创板新股遭查 私募紧急提交资产规模证明( 三 )

“但在实际的执行中,由于A/B类投资者数量较多,超越了最低分配比例的建议要求,导致其不加干预的分配结果并没有体现明显差异。但相比之下,C类投资者既不锁定,又获得了和A/B类大致相当的配售比例,恐与自律委员会提议的初衷相悖,其分配合理性有待商榷。”该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呼吁启动核查

针对C类投资者旗下多只产品顶格申购科创板新股的现象,业内相关人士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启动核查机制。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为了防范在其他三个板块中曾经大面积出现的超规模报价现象,证券业协会在科创板的相关规则中统一了报价条件,要求网下投资者申报规模不得超过产品的总资产。

从中国通号的初步询价结果中可看到,即便是以往容易出现超规模申报的C类投资者,多数参与的产品也均未报满上限申购数量,体现出了对于制度的尊重。但与此同时,也有少数私募机构的询价数据出现显著异常。

比如,有三家产品数量在10只以上的私募机构专户,其参与的全部产品均报满2亿股的网下申购总量,甚至有私募旗下30只产品均顶格申购,这显著与正常认知悖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