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收入来自海外,四成净利依赖补助,成都先导能否顺利上科创板( 三 )

天眼查显示,成都先导在冲刺科创板前,已进行三轮融资。

2015年,公司获得钧天创投等的天使轮投资。

2016年,公司获得A轮投资,投资方有拾玉资本、燕园创投、渤溢基金等。

2018年5月,公司获得B轮融资,鼎晖投资、拾玉资本、燕园创投、渤溢基金入场或加码。

目前,华博器械、东方佳钰、腾澜生物、巨慈有限、渤溢新天、钧天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钧天创投、鼎晖新趋势及其一致行动人长星成长等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均在5%以上。

核心技术“双刃剑”

申报稿显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月-3月(下称:报告期内),成都先导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42.91万元、5321.87万元、15119.6万元和5075.3万元。计算可知,2017年和2018年较上一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23.93%和184.1%,近两年整体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其中,DEL筛选服务、DEL库定制服务两项业务是其收入主力担当。

研发方面,公司的当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72%、86.84%、40.92%和37.16%,最近三年公司研发费用金额逐渐增加与营业收入的增长趋势相符,但比例逐渐降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