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味精生死局(1)( 四 )

周占强1982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分配到项城县液糖厂。次年,当地多个小企业被整合成为莲花味精厂,周占强与很多人的命运从此与“莲花味精”捆绑在一起,随企业的轨迹起起伏伏。

“莲花味精当年在河南红得很,全国驰名,连在行政单位工作的人都想进厂。”回忆起莲花味精当年的盛况,59岁的周占强语气中依然带着自豪。莲花味精厂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拥有2.2万多名员工,在采购部门工作的他每月能拿到八九十元的工资,出去跑业务兜里揣的是阿诗玛烟,而那时一名县长的月工资才90多元。

原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军曾在接受河南日报采访时将1983年至1991年概括为莲花的创业积累期。在这一阶段,莲花味精享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和改革开放的红利,抓住了卖方市场的契机,创立了品牌,积累了资本,奠定了在中国味精行业的龙头地位。

一组数据见证了莲花味精当年的辉煌。1983年到1997年的15年间,莲花味精年产量由400吨上升至12万吨,增长近300倍;产值也由945万元增至22.3亿元,为创办之初的236倍;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3.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