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诞生时刻揭示“物质简史”( 三 )

描述核物质粒子的融化和凝结的过程好像描述水的形态变化一样 , 我们知道 , 水具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为了分析原子核粒子的变化 , 科学家使用了类似于对水的形态的描述方法 。 人们在水的“三相图”看到了一条反映温度和压力相互关系的曲线 , 图表显示了水三种形态的变化 , 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了相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关系 , 每一段曲线代表了水的不同形态 。 同样 , 在原子核粒子的相位变化中出现了融化与凝固、蒸发与凝结的情形 , 物理学家在实验基础上尝试描绘原子核粒子变化过程的图形 。 通过描绘原子粒子的相位图 , 科学家找到了过度阶段的实际边界点 , 他们在不同的边界范围寻找原子核粒子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 不同原子核粒子的相位之间形成了非常不同的温度和密度环境 。 RHC实验室创造了极高的温度和密度环境 , 科学家使用了发生碰撞的两条光束 , 每条光束由金元素的原子核构成 , 金原子含有197个质子和中子 , 他们在加速器中将每一组的金原子能量从200电子伏特(Gev)提高到77亿电子伏特(Gev) , 实现了不同能量级“射束粒子”的碰撞 。 STAR团队的科学家表示 , 原子核物质态的变化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预言惊人相似 , 原子核粒子发生的相变在不同的能量级上显示了非常不同的性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