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BBC点名的中国科学家,与爱因斯坦并列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五 )

其实早在疟疾爆发的初期 , 全球就成立了很多顶级的研究团队 , 针对如何治疗疟疾病毒进行着相关研发 , 但结果却不太乐观 。 直到1979年一篇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论文发表后 , 青蒿素才开始慢慢扭转这种局面 。 但当时这篇论文虽然进行全球发表 , 却没有个人的署名 , 你能想象下像这样足矣撼动全球 , 拯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类的学术成果竟然没有署名 , 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 其小编猜想 ,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我们并不崇尚英雄主义 , 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开展的 。 并且据记载我国当时参与治疗疟疾疾病研究的人员就多达500人 , 三四十个单位之多 , 所以这种学术论文可能没有签署个人的名字 。

项目前期的研制工作其实并没有很大的进展 , 当全球都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时 , 在北京的中医研究院内39岁的屠呦呦翻阅成百上千的医学文献 , 从中寻找古老的治疗方法 。 在尝试了近200种化合物后的屠呦呦突然被东晋人葛洪的医疗著作中一句话所吸引了 , “青蒿一握 , 以水二升漬 , 绞取汁 , 尽服之” 。 就是这简单的十五个字使屠呦呦将黄花蒿带到了项目内 , 这为治疗疟疾的研究方向指明了道路 。 并且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 , 屠呦呦发现使用常规提取青蒿素的效果不稳定 , 高温提取可能会破坏黄花蒿的有效成分 , 必须使用沸点35摄氏度的乙醚提取青蒿素才能不破坏原有的医用品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