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善战好饮的中山国( 二 )

中山国这个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由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建立,跻身于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历经两兴三灭,在国力最盛之时周旋制衡于燕赵齐等强国之间,甚至有“战国第八雄”之称。

7月25日,《发现·中山国》将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亮相。展览选取战国中山国遗址出土的132组227件精品文物,将从考古发现出发,结合出土文物及相关文献,从起源、战争、都城、交流四个方面讲述中山国从立国到强大再到繁荣的整个过程。

中山三器 篆体记录战国纷争

中山国建立后,一度被晋国统治。在战国时期又与赵、燕等大国毗邻,强敌环伺下,它曾历经三次灭国、两次复国,因此战事十分频繁。

第五代中山国君王在位时(约公元前327年-前313年),国力终于达到鼎盛。而他的墓中,就出土了3件刻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分别是中山王铁足铜鼎、中山王铜方壶和铜圆壶。其上记录了中山国的世系、战争等重要史实,为研究战国中山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参考资料,被誉为“中山三器”。

本次展览即将展出的铜圆壶,出土时壶内盛满清水,壶腹刻有中山国君王为父王写的一篇悼词,记录了在位时的最大战事——趁“子之之乱”大举伐燕。当时燕王哙不顾反对,将王位禅让给重臣子之,引发了燕国内乱,相邻的齐国迅速起兵伐燕。而中山国也倾举国之力,打着正君臣名分的旗号,趁机吞并了大量燕国的土地。于是,诡谲的战国纷争,就这样被优雅的中山篆记录在青铜重器之上,再珍藏于王墓之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