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瓦斯中毒,这位科学家独自闯入高浓度瓦斯矿井( 四 )

“最开始下矿什么都不懂 , 煤矿下面黑乎乎的 , 一旁完全不认识的工人提醒我:不要站在掉石头的地方 , 很危险 。 还说 , 你要干活就跟着我 , 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 ”矿工的善举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瓦斯看不见摸不着 , 但是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是个很大的威胁 , 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

独闯瓦斯矿洞

瓦斯防治这个陌生的专业领域勾起了周世宁的求知欲 , 他开始潜心钻研 。 为了更系统地理解专业 , 他自学艰深的高等数学 , 根据一则矿难新闻推导整个灾害过程 , 为了更真实直观地理解瓦斯中毒 , 他甚至只身闯入瓦斯浓度最高的矿井深处 。

周世宁想 , “既然在测压钻孔中 , 漏气是不可避免的 , 我们能不能用一种压力粘液来密封钻孔 , 让粘液的压力在测定过程中始终高于瓦斯压力 。 这样就可以保持瓦斯不泄漏 , 也就保证了瓦斯测定的准确性 。 ”于是在1963年 , 他首先提出了影响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的八项地质因素 , 成为瓦斯地质科学的基础;由他发明的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装置 , 结束了全世界因漏气测定瓦斯压力不准的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