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下的时代红利,智能去哪里了?( 五 )

据悉 , 日本垃圾处理公司Shitara Kosan引进芬兰ZenRobotics的机器人垃圾分拣系统 , 这套系统中的机器人可以识别金属、木材、石膏、石块、混凝土、硬塑料、纸板等20余种可回收垃圾 , 两套系统24小时不停机 , 一天就可以处理2000吨垃圾 , 相当于48个人的工作量 。

其实 , 中国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早已开始投入研发 , 自2016年开始 ,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承担了环卫垃圾分拣及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项目 , 并开始研制以垃圾中的瓶类为分拣目标 , 能从复杂的垃圾堆中准确识别出目标物、精确定位后通过机械臂将其抓出的垃圾分拣机器人 。

随后 ,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8所基于神经网络搭建的环卫垃圾分拣及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平台调试成功 。 该平台对垃圾中的各种塑料瓶的分拣识别率达到96%以上 , 标志着项目深度自学习技术取得突破 。

但是就目前中国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 并不乐观 , 据悉 , 中国目前仍有超过600万拾荒者在做垃圾分类 。 相关数据显示 , 截至2016年 , 中国城市和县城环卫车辆数量240220台 ,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62029元 , 低于国际水平 , 处于全国行业中列位倒数第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