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子制造业简史:曾与美国同台竞技 又为何被日本钳住咽喉?( 五 )

在金星舍的带动下,韩国的电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到60年代末,数量已经增长至145家。

正是在这一时期,三星进入家电部门与金星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1976年,为了掌握微波炉的生产技术,三星组建技术特别工作队,购买了几台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微波炉进行拆解测试,以每周工作80小时的工作时长高强度运转。两年后,他们终于掌握了自主生产微波炉的能力,并把物美价廉的“韩国制造”卖到了大洋彼岸。

几乎在同一时间,金星舍也将目光瞄准了欧美市场,他们开始调整廉价质次的生产策略。在LG位于韩国昌原的冰箱生产工厂中,每天要生产2000台左右冰箱,每隔30分钟,18个部门就要从新生产的冰箱中抽出5台进行350种测试,一旦发现问题,这批冰箱将全部返工。

德国电器结实耐用,日本电器科技领先,韩国电器物美价廉,“Made In Korea”逐渐在欧美市场站稳了脚跟,三星和LG,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韩国制造双子星”。

韩国电子制造业简史:曾与美国同台竞技 又为何被日本钳住咽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