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中国手机第一品牌,沉寂了十几年,如今已沦为老人机品牌( 二 )


在上世纪90年代 , 手机堪称高档奢侈品 , 不是普通人买得起的 。 一台大哥大就要两三万 , 后来的诺基亚、爱立信 , 便宜的也要三四千 。 而销售渠道几乎是清一色靠的是代理 , 这就让一些渠道代理商赚得盆满钵满 。 荣秀丽(天语手机创始人)在百利丰工作 , 就是其中的一员 。 不过作为代理商 , 只能卖别人的产品 , 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 恰好进入新世纪以来 , 国内手机行业发展迅猛 , 山寨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 39岁的荣秀丽敏锐地发现商机 , 毅然拿出全部家当成立了公司 , 开始做自己的手机品牌 。

比起其他竞争对手 , 有着长达十年代理经验的荣秀丽 , 显然更加了解消费需求 。 她将目光瞄准了80%的中低端消费人群 , 不过由于公司没有获得生产牌照 , 所以早期只能以租用的方式生产贴牌手机 。 即便如此 , 他们还是凭借着“又便宜又好”的产品口碑 , 打响了招牌 。

此后他们开始自行研发手机 , 结果发现困难重重 , 一年下来亏损竟达到八千万元 。 无奈之下 , 荣秀丽找来联发科作为技术支持 , 并将生产外包给富士康、比亚迪等代工厂 。 至于渠道方面 , 她创新性地将手机卖断给代理商 。 值得一提的是 , 当年他们这种模式已被广泛用于行业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