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利剑》 英国和巴勒斯坦的命运之钥( 五 )

救赎不再是去圣地朝圣,而是转向心灵,“是安宁的内心抵达天国的耶路撒冷”,东方的诱惑不再是救赎,而是贸易。巴勒斯坦不再以圣地被人熟知,而是变成了一个与奥斯曼帝国通商的贸易站。“充满激情、想劈开土耳其人脑壳的十字军战士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携带礼物,以温言承诺向土耳其人申请贸易优惠条件的使者。”

在伊丽莎白女王之前,与土耳其的贸易被意大利共和国垄断。随着英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它对海上贸易的控制权逐渐取代意大利和西班牙。经过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之后,英国海军实现了对海洋的控制权,西班牙、威尼斯、土耳其纷纷衰败,对英格兰来说,通往中东之路畅通无阻。因此,塔奇曼提到,此时的巴勒斯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服务于帝国扩张,为英国在印度和中东的贸易奠定了基础。

帝国争霸乱局中,犹太人登场

事实上,不仅是英国,欧洲其他列强和东方的俄国也都盯上了巴勒斯坦这块肥肉。奥斯曼帝国此时处于颓势,使得中东地区进入秃鹰合围的局面,最终导致1850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合支持土耳其人抗击俄国,俄国战败。1856年签署《巴黎条约》,规定所有签署国均要尊重土耳其的独立完整,同时土耳其要给予其领土上的基督徒同样的权利,并像过去一样承诺进行改革。塔奇曼指出,《巴黎条约》并没有改变任何情况,反而为下一次危机提供了火花,加剧了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冲突。黎巴嫩地区的天主教徒甚至因此遭到屠杀,大国之间也互不信任,各自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的利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