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一篇令人失望的 迪士尼技术宣言( 二 )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认知中,动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结合了绘画的手作精神,同时又能够触及真人影片力所不逮的虚构世界,是凌空于现实与幻想间多彩斑斓的桥梁。而新版《狮子王》既站队动画片,又不遗余力地强调CG“逼真性”的做法,是一种根源上的分裂,预示着影片可能既无法达到动画片飞扬的效果,又无法企及真人电影扎根现实的深度。

果然,大银幕上的新版《狮子王》仅仅是一篇令人失望的“迪士尼技术宣言”。当《生生不息》那熟悉的旋律响起,小狮王辛巴被狒狒巫师拉菲奇高高举起,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仍旧是那片十五年前的草原风光,一样的站位,一样的景别,甚至,相似的角度。尽管片长比原版增加了40余分钟,新版可谓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复刻”。

如果说“怀旧”是新版主打的王牌,那么高精尖技术的加持,则并未给影片的叙事或角色塑造带来任何令人眼前一亮的元素。相反,精密的制作让这个原本具有莎翁古典悲剧色彩的故事,看上去现代而急躁。1994版《狮子王》在故事层面几乎已经无懈可击,作为一部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它完美地用浅显清晰的线索串联起了辛巴作为少年英雄的成长历程,并让逗趣的彭彭和丁满成为动画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二人组。在如此巅峰面前,新版编剧惮于做出大刀阔斧的修改,只能象征性地加入娜娜出走、狮后莎拉碧不屈反抗等桥段,过于明显地指向近年来好莱坞风生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然而,这样的段落并未与狮子王本身的故事贴合,甚至稀释了辛巴成长的人物弧光,无疑是失败的贴标签式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