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1号登月秘密(九):我们对月球的认知仍不完整( 二 )

在1976年之后,美苏登月竞赛告一段落,人类“探月引擎”一度熄火。

在1990-2010,这20年的人类探月进程中,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强势崛起,令国人信心倍增的同时,也令世界为之侧目。然而,“嫦娥”一次次成功“奔月”,也常常会让我们忽略一点,“探月”舞台上的选手,不单单只有中国。

在这第二轮探月大潮中,日本、美国、欧洲宇航局、印度等等这些新时期的“弄潮好手”,各自又都表现得如何呢?功过是非自有评判,我们且慢慢回溯诸方探月强国各自的历史“高光时刻”。

2003年的欧洲:“我们对月球的认知仍不完整”

在2003年之前,先后已有五艘阿波罗载人飞船和三艘苏联无人飞船登陆月球,采集并带回了一些月球岩石样本,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月球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没人晓得。而月球的另一面,那个从未正对过地球的地方,以及月球的极地区域,对我们来说,仍是一片未被探索过的地方。

除此之外,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两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曾发现过一些比较间接的证据,但对于“月球上是否存在着水”的这个问题,还是无人能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