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唤醒丝路记忆,探寻和田千年非遗文化的秘密( 三 )

在展销区,游客可自由选购心仪的艾德莱斯商品,这里展出各类由艾德莱斯绸制成的衣饰、鞋帽以及绸缎,琳琅满目。

近年来,当地政府坚持传承、保护、扶持原则,组织开办免费学习班,教授艾德莱斯绸织造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中促进当地就业。目前,在和田市吉亚乡有近2000户艾德莱斯绸生产专业户,2000多台艾德莱斯绸织机,年产量达50万匹以上,创收过亿,丝绸纺织户年均收入为2万-3.5万元。

现在的艾德莱斯绸,已进入国际市场,远销中亚、南亚、中东以及欧美,深受中外客商青睐的同时也变身为时尚界的新宠,将尺幅间的民族风情与时尚潮流相融合,成为T台上的新元素,践行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箴言。

“艾德莱斯绸不愁没有市场,但缺乏充足的营销渠道,我们正尝试用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艾德莱斯绸的魅力。”布威佐日罕说道。

桑皮纸:纸业活化石相较于声名远扬的艾德莱斯绸,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桑皮纸更像是一颗丝路遗珍,等待着人们拂去岁月蒙尘,重焕生机。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在千百年历史进程中,曾经一度是造纸业的主角。古时桑皮纸主要用于高级包装、制伞、糊篓、做炮引和书画用纸。因较长的制作周期和繁琐的制作工序,桑皮纸产量稀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纸中贵族,如今多用于高档书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