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够200万重疾保额后,我终于生得起病了( 四 )

原来,阻碍未来的我们继续加保的,其实不是保费价格增长,不是收入问题,而是身体状况。

原来,加保也要趁早。

业内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比如储蓄型重疾占用现金流,实际回报低,无法抵御通胀。

消费型重疾又舍不得白白消费万一没有风险发生,或者万一定期重疾刚好结束就生病了呢?

很多人对此争论不休,结果导致客户不知买什么保险,错失最佳购买保障良机。

关于这些异议,我分享了我自己的几个思维模式。

等你老的时候,决定你是否有钱好好看病的,绝对不是你年轻时买了多少额度的重疾,而是你这辈子自己积累了多少财富。

等你老的时候,没有收入损失一说,只需要把病看好即可,医药条件和医疗费问题要特别考虑,一次性赔付多少意义不大。(不过现实就是老了想买医疗险只能呵呵,有医保通的小伙伴再次恭喜。)

年轻的时候,尤其是拼事业的时候,保额一定要足,起码重疾赔付要够10年的基本开支,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每年20万基本开销,10年就要200万,医疗费由医疗险承担,有房贷需要稳定现金流的请再加保,不然你真生不起病,北上广深的伙伴需要特别注意,重疾的持续治疗费用,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远比死亡一了百了杀伤力要大很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