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留学第八谈:为什么说出国不是高考失利的“备胎”? | 独家专栏( 六 )

我曾认识一对家长,执意给孩子选了一个中部全是白人的学校,希望孩子能摆脱“哑巴英语”,口语突飞猛进。没想到,独自一人出国,孩子背负巨大心理压力,别说提高语言能力了,连说话的欲望都欠奉。

经济上的准备。虽然中国国力日盛,出国仍旧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往往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而假如决定将孩子送出国,经济上一定要有相应的准备。孩子出国如果要还要抽大量时间打零工来支持生活,学业往往很难兼顾。

这些准备,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对于那些觉得高考没有达到预期成绩、正在考虑出国的家长和孩子,在真正投身出国大潮之前,我有以下建议:

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先明确这样一个概念:出国不是因为孩子考砸了,而是因为了解出国的优势与挑战之后,真正希望走这条出国之路。

这是因为,出国不是个更简单的选择。假如家长觉得孩子是在中国高考的“hard mode”中失败了,希望用钱砸出一个“easy mode”的话,那我觉得还是三思而后行。

高考虽然准备时间旷日持久,但追根究底仍旧是一场考试,它考察的内容不会“超纲”。可是出国是对家庭、对孩子全方位的挑战,这挑战也不是在拿到通知书那一刻就结束了的,从准备申请、初踏入美国到完成学业,每一步都需要考察生活、心理、学习等综合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