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抢渡铸丰碑( 二 )

当先遣部队抵达石鼓渡口时才发现,面前的金沙江江深水阔,沿江船只早就被隐藏起来,仅海洛塘有一只来不及转移的小船。但等着渡江的红军队伍,却是浩浩荡荡的1.8万余人,还有大量马匹和武器。

身后,国民党军和滇军正在逼近。张学文介绍,危急时刻,红军必须立刻渡江,“这关乎能否存活下来!”

找到渡船,是红军渡江的第一要务。在他人举荐下,贺龙的一封亲笔信送到了时任鲁桥乡副乡长、开明绅士王缵贤手里。

红军抢渡金沙江的几个渡口,都在鲁桥乡辖区内,王缵贤还是国民党的军官,“这船是借,还是不借?”

“爷爷饱读诗书且见过世面,还是县里的参议员。”王缵贤的孙子王曙轩讲述:爷爷拿到信后,了解了红军在丽江亲民爱民的行为,深为红军礼貌待人所感动。他立即找来船工到木取独渡口,把隐藏在江东岸的一只船找来,等候红军过江。

短短4天3夜,红军一边找船,一边渡江。张学文说,临时用来造木筏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石鼓民众家里拆下的门板,甚至有人拆掉了自己订制好的“喜床”(当地土语,即“棺材”——采访人员注)。在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下,红军获得了7条木船和十几只木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