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退潮” 民宿成新宠(12)

现在京郊民宿进入到爆发期,已经从小众市场进入大众市场阶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需要更专业系统化的培训、管理、运营、市场服务,否则未来两年内市场会自然淘汰合并一批靠设计和硬件上位,但运营状态却跟不上的民宿。还有一批资本地产商,变为“文旅集团”下乡圈地,炒作农村房地产,最后侵害农村农民利益,这个值得警惕。政府不能当资本的利益代表。民宿的发展应该亲生态、亲农村,而不应该亲资本。因此,现在民宿行业缺的不是资本,缺的是运营力。

总体来说,民宿的发展和农家院的“没落”,体现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经济规律。农家院虽然说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但是它在历史进程当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否定和抹杀的。20多年来,农民通过农家院的经营,初步接受了市场的洗礼,锻炼了应对市场的能力,认识了城市人的需求,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农民一定会重新成长为新一代乡村旅游经营者。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资源区划处处长陈奕捷

民俗旅游减量增效

由于高端民宿属近几年新兴产业,在有关部门过去的统计中,一直将农家院与民宿统一叫做“民俗旅游接待户”, 2016年底北京市有9026户接待户,2017年底为8363户,而2018年底这一数字则变成了7783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