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金融”怎样走好“最后一公里”( 三 )

事实也是这样,基本的存取款或者咨询理财产品的需求,社区支行基本都能满足,除此之外,有的社区支行还提供生活缴费的业务,包括燃气费、水电费等。由于客户范围较小,一般也不需要排队。

在其短暂的黄金期内,社区支行由于面积小,为银行节省了部分运营成本,而银行人员的长期驻扎又增加了和居民的良好互动,助推了银行挖掘客户和深度营销活动。另外,对于工作时段没时间去银行的上班族来说,在周末或下班之后去社区支行也很方便。对居民而言,的确是一大便民措施。

但很快,社区支行便背离了其设立的初衷。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开始崛起,在其冲击之下,为争夺存款及客户资源,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纷纷下沉社区挖掘客户,掀起了设立社区支行的浪潮,社区支行成为银行在压力之下有力的竞争筹码。

“不少商业银行的社区银行,只是把银行开进了社区,其服务、营销和产品都与以往传统银行网点没有太大区别。”一家商业银行支行的负责人介绍说,社区银行本应立足定位,从社区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入手,将其差异化优势发挥出来。现在问题是,一些社区银行在设立上,并未突出特色化的服务,而成为“跑马占地”、无序竞争的一种不正常手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