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金融”怎样走好“最后一公里”( 四 )

逆风行驶的社区支行

调查显示,社区支行的困境多半来自于越来越便捷的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在其强大的渗透力背景下,社区银行好像在逆风行驶,即使仅仅是“最后一公里”,也走得格外艰难。

移动支付的普及让街边卖菜的大妈都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更别说伴随着互联网诞生的“数字原生代”了,现代人对现金支付的需求大大减少,社区支行ATM的使用率也大大降低。据调查,过去传统网点每天有三四百人进出,现在一天还不到100个人。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781.77亿笔,同比增长6.97%;离柜交易金额达1936.52万亿元;离柜率达88.67%,同比提高4.36个百分点。

“很少人去银行网点了,更没人去社区支行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认为,我国远程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社区支行所承担的传统渠道服务替代很快。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则认为,另外一个影响社区支行业绩的重要因素是,目前的社区支行,不是独立的经营机构,而是银行的派出机构,这就使得其经营活动缺乏充分的自主权,产品开发、服务模式等都是统一标准化的。按照规定,社区支行实行有限牌照经营,一般不办理人工现金业务和对公业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