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换人 “硬脱欧”风险急升( 二 )

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的规定,英国本应在今年3月29日正式退出欧盟。但手握最终审批权的英国议会围绕如何脱欧问题争论不休,导致英国的脱欧之旅一波三折,久拖不决。为避免“无协议脱欧”的最坏结果,欧盟27国领导人经过多次磋商,将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一延再延。在今年4月11日举行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宣布,英脱欧的截止日期将是今年10月31日。

据路透社报道,包括德、法及比利时在内的欧盟多个主要国家近期纷纷派员与约翰逊阵营接触,试图寻求避免“硬脱欧”的可能方案。另据多家欧洲媒体披露,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如果英国议会不能在10月31日这一最后期限前批准英欧之间业已达成的“脱欧协议”,欧方不排除继续“技术性”推迟脱欧时限,以便为实现“有协议脱欧”争取时间。不过,约翰逊要求修改此前达成的“脱欧协议”,包括取消关于爱尔兰与北爱尔兰边界的“保障条款”等敏感内容。但欧盟方面在拒绝重新谈判脱欧协议的原则问题上没有丝毫动摇的迹象。这也为英脱欧问题的前景蒙上了新的阴影。

与此同时,随着约翰逊走马上任,英国国内的政治分裂态势进一步加剧。在保守党内,一批资深政客不惜以辞职和倒戈来表明反对“硬脱欧”的立场。7月21日,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如果鲍里斯·约翰逊成为英国首相,他将选择主动辞职,因为其永不支持英国“硬脱欧”。而在同一天,英国政府另一位重量级人物、现任司法大臣戴维·高克也对媒体表示,他不会进入新一届内阁,因为无法接受约翰逊关于“硬脱欧”的政策。高克指出,即便英国能够实现“硬脱欧”,未来仍不得不与欧盟谈判新的经贸协定,到那时英国的地位只会更加尴尬。到头来,英国不仅要承受“无协议脱欧”的痛苦,而且还要遭遇谈判桌前低人一等的羞辱。另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有多达6名英国议会保守党议员准备在约翰逊当选首相后,转投自由民主党旗下,这将导致执政党失去在英国议会下院的绝对多数席位。在野党亦加紧酝酿发起反攻。据路透社报道,作为英国最大反对党的工党正在酝酿发起针对约翰逊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从而借此谋求提前举行大选。此间分析认为,一旦保守党在议会失去简单多数席位,不信任案投票的结果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英国议会下院近期通过一项决议,旨在阻止英国首相通过暂停议会的手段强行推动“硬脱欧”。这项决议得到了工党、自民党以及相当一批保守党议员的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