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生友请”爆雷背后的投资“迷局”( 五 )

生鲜市场竞争激烈。7月中旬,新京报采访人员走访鲜生友请此前在杭州长庆街上的一家门店,如今该门店已重新装修换了店主开始营业。新任店主对新京报采访人员说,开生鲜店投资不高,50万足以开出这家130平方米的店,但该地段房租高、竞争激烈,生意不好做,新京报采访人员注意到,距这家店50米内就有3家生鲜超市。

负责采购的李晖则认为,不盈利与扩张太快、加盟返点太高以及张知豪本人不相信职业经理人等各种因素相关。他解释说,鲜生友请部分门店运营不错,但是快速扩张后方专业人员储备跟不上,而生鲜毛利低损耗高靠走量,也需要精细化运营,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比较高。

此外,他还解释说,董事长张知豪没有生鲜管理经验但亲自参与管理,即使是大家都否定的门店只要张知豪看上了也一定要开。李晖举例说,2018年9月,张知豪放权给职业经理人,生鲜店实行了开源节流、缩减员工等一系列举措,由原来的单店月亏上千万、八九百万降至12月份的三四百万,盈利状况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他没想到的是,公司资金链断了。

供应商苏航则指出,资金链断裂与其运营模式相关。生鲜损耗高难盈利,是烧钱的生意,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鲜生友请没有风投进入,主要来自个人投资,门店必须开得多、开得快,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投资商。此外,公司管理很混乱,以招商为目标,本来70平方米就可以的生鲜店,为了招商非要做200平方米的大店,耗资高且加重运营成本,而到了后期为了吸引更多资金,只能向投资者提出更优厚的返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