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报》 成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 三 )

二十五道《谕旨》的内容,绝大多数与改革变法、洋务维新有关,少部分是朝廷人事任免,其中重要的谕旨有几条:

朝廷关于全国举办铁路和矿务的重要批示;朝廷关于各地整饬吏治、改革用人制度的重要批示;朝廷关于振兴商业、农业、奖励工艺、派员督办沿江商务的重要批示;光绪对大臣孙家鼐奏办京师小学堂的批示;光绪对孙家鼐正在筹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过程中所遇种种问题阻碍的重要批示。

孙家鼐,安徽寿州人,字燮臣,咸丰九年(1859)状元,后为光绪帝师。戊戌变法时期,孙家鼐向朝廷“奏请五城添立小学堂”,目的是“俾京外举、贡、生、监等一体入学,广为造就,以备升入大学之选。”非常具有前瞻性,光绪帝准奏。

光绪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筹办中,孙家鼐任第一任管学大臣(教育部长)、总教习(校长)。他认为,国家欲富强、民族要兴旺,首先要开办学堂。“今中国创立京师大学堂,自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可是好事多磨,办理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阻碍,打报告给朝廷。光绪帝下旨催办:一是尽快完善学堂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校舍建设内务府务必按期交付管学大臣;另外,关于设立报馆一事准予办理,并且“著赏(孙家鼐)二品顶戴以示殊荣”。

推荐阅读